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   详情

代表委员谈:职业教育将对“中国制造2025”作出回应

2020-06-02点击:2925次 来源:本站
代表委员谈:职业教育将对“中国制造2025”作出回应
2020-06-02来源:教育家杂志

        近年来,职教改革格外受到关注,在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路上,地方院校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中取得了哪些收获?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需求?《教育家》杂志连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石家庄市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武志永。

       增强办学实力,发展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

       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技术的升级,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结构要求也相应提高,一些发达国家陆续建立了4年制本科职业教育,德国甚至出现了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授予职业教育学士、硕士学位,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适应国际化的趋势和举措。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中国经济需要实体经济作为支撑,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

       引企入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高效发展,抓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关键。目前,职业教育已进入“强职教”阶段。此阶段应实施“双三元”职教模式(政校企、行校企),即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办学模式和以行业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年,一直提倡“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再向企业寻求合作,停留在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的浅层合作上,无法达到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目前,对这一规定,校“热”企“冷”现象较为普遍,原因是,企业只有义务和责任而没有利益。有的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国家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还不够完善,应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项经费制度。

       抓好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坚持“专业跟着产业走”

       专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载体,根据实体经济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教学内容,才能精准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才能与行业、企业持续联动,才能提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链与产业链、教学链与生产链的契合。

河北省的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小,专业就更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河北一直在行动,现已形成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公办、民办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河北省各职业院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均得到较大改善,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门类,门类较齐全,结构较合理。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离不开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宣传劳动光荣、劳动至上和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和智力型人才都是人才,都应受到社会的尊重,要提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工匠的工资水平,使技能型人才能够享有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要进一步完善和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职称评定制度。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类型,以其独有的对产业发展状况的敏感性,将会率先对“中国制造2025”带来的变化作出回应,对实体经济的增长有所贡献。